群体是除了科室、教研组等正式群体之外的存在于学校日常活动中的众多自发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包含了社会向度和管理向度两个层面;“和而不同”可以共生存,促生长;“共生―融和”是目前教师非正式群体管理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Р 二、国外研究综述Р 国外学者的研究中,美国人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7]的论述很有代表性。他们对教师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的论述简明扼要:“产生于学校员工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网络形成的原因可能很简单,如同一个办公区域、相似的职位、休息时一起喝过咖啡、合伙用过汽车、朋友关系。”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特别是教师非正式群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论述得颇为详细:①它反映学校中各种活动的质量。非正式群体的沟通网络向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者提供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活跃的非正式群体的沟通网络是学校文化的晴雨表,是各种情绪与意见的晴雨表。②可以满足正式群体所无法满足的社会需要和其他需要。③填补正式群体沟通网络的信息空缺。“不管正式群体沟通网络多么周密,它也不能传播当代学校需要的所有信息。”“当正式沟通网络堵塞时,非正式沟通网络就发挥作用了”,尤其在新信息层出不穷的变革年代。④非正式群体沟通网络赋予学校活动新的意义。因为当信息通过非正式群体传播时,它能极为准确地转换成参与者能够理解的术语并传输给他们。⑤非正式群体的信息传播是对正式群体信息传播的有益补充,作为可能的行动方案的检验场所。学校管理者可以经常通过这种非正式渠道了解学生、教师或其他管理者的士气。还可以事先放出风来,以检验公众对项目计划的接受程度。当信息通过非正式群体以小道消息的形式传播时,员工的情绪是可以监控的。“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反应,通过正式组织宣布新的项目计划,允许项目维持预设状态,或者正式消除谣言。”因为这一类信息在非正式网络中传播畅通无阻,但在正式网络中则可能传播不畅或导致管理者作出不成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