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可溶解在 100g 水中,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10g C、 20℃时 18g NaCl 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18g D、 20℃时 136g NaCl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36gNaCl ,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 知识点 2 :溶解度曲线 3. 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A)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 全部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 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 D.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准确、形象表示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 通常把在室温(20 ℃)时, 溶解度在 10g 以上的,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 1g 的,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 1g 的,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 0.01g 的,叫难溶物质。做课后练习题。七、说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