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沉默的螺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性研究及反思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07KB

文档介绍
多种可能性,“可能是一些人弱势感受的自我表白,可能是不满情绪的外在表征, 也可能是心理反应的表现形式, 还可能只是一种无奈, 而不是一种慎重, 更不是一种意愿”⑥。但是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警惕这种现象, 缺少学生的反馈,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者需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手段, 积极引导, 抑制这种不对等的关系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注释: ①宫承波. 北京:传播学纲要[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2. ②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89. ③王丽. 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 新闻界, 2006. ④李润权.“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消解[J]. 新闻世界, 2010 (9): 161. ⑤刘建明.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 现代传播, 2002 (2): 41. ⑥张世欣. 辨析“沉默的螺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 123.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 张耀灿, 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 宫承波. 北京:传播学纲要[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2. [3]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89. [4] 王丽. 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J]. 新闻界, 2006. [5] 李润权.“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消解[J]. 新闻世界, 2010 (9): 161. [6] 刘建明. 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 现代传播, 2002 (2): 41. 7 [7] 张世欣. 辨析“沉默的螺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 12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