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例研究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98KB

文档介绍
呢? 教师怎么对学生“出游”生活进行有意义的引导或指导呢?这个看似与学生生活贴得很近的内容,却不知怎么与学生走近。在痛苦的思索中,我们根据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拿出了上面教案。试教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惑:为了体现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们设计了闯关游戏。而课堂上,孩子为了完成校长的任务在活动,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在想些什么、感悟到什么看不出。我们还感到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很好地体现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呈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活的意蕴。《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中,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 “探究”, “模拟”, “情境”, “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精心预设学生的活动; 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品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后, 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积极主动, 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前他们可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写预习提纲,列出不懂或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到互联网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收集信息。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 表演操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