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庭教育论文(共3932字)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60KB

文档介绍
活教师、心理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辅人员, 以缓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因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办学压力,使其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借助民间力量, 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对此, 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大力扶持各种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支持,使其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有益补充, 以助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畅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家长学校设立的初衷, 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 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的。据调查,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虽都开设有家长学校, 但或因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或因学校忙于学生教学管理,或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生产生活繁忙等诸多原因, 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从未开展过针对学生家长的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 致使其家长学校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重要纽带, 因此, 要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 应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通过家长学校, 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 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三、总结克林齐指出,家庭应当成为学校最恰当的隐喻词。鉴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 为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应努力将农村寄宿制小学打造成为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 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 同时也应是学生的父母。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要扮演好学生父母的角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以与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只有这样, 才能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