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以调整, 可选讲其中的内容而将其它部分列为阅读内容。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讲述方法、原理产生的背景, 解决的过程及更新的全过程以激发、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创新能力与探索勇气。可采用讨论的形式, 讲述过程中可将中外数学史同步讲述, 但中国数学史和外国数学史不便统一分期, 且分期的不同意见很多, 建议按数学史发展的主流分期, 每章基本上是一个分期, 但叙述上可有交叉。教学内容是通史型而不是专题型或分科讲述型, 学生能在不多的时间内对古今中外数学发展的情况有比较系统而概括的了解。虽然将内容体系分成中外两部分, 要重视中外数学的交流, 注意外国数学史对中国数学的影响, 激发民族自豪感, 了解优势与弱点,认识过去,思考未来。要明确指出数学是起源于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注意了解各种时期社会根源, 哲学思想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的关系。可适当引进神话与传说。特别指出, 要注意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要学生自行寻找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文献。教学方法建议以讲授法和讨论法为主, 对于历史事件、过程以讲授法为主, 对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七、课程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教学学时 0 绪论 1 1 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2 2 古希腊数学 4 3 古代与中世纪的东方数学 4 4 近代数学的兴起 2 5 部分数学家介绍 5 合计 18 八、评价措施(一) 评价原则: 坚持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既激发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也防止本课程流于形式。(二) 评价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85 分以上为优,84至 70 为良, 69至 60为合格, 60 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分值分配: 1、过程分值为 60分, 其中包括出勤三十分, 课堂评价分三十分( 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发言、展示等) 2 、结果分值为 40 分,视作业完成情况完成而定,按照优、良、合格等不同档次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