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98KB

文档介绍
择地而出……如是而已矣。”以山石能够随物赋形为例,说明创作要顺乎自然、恰到好处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以便准确地描绘出它的真实状态。所谓“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要求作家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本身的内在规律性,而不以自己主观偏见去任意改变它。《书焉陵王主簿所画折枝》提出“神似”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传神为目标,才能有“天工与清新”之妙。在《净因院画记》对传神实质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了“常形”、“常理”说。“曲尽其形”是比较容易的,而事物的“常理”,即体现其特殊本质的内在规律,往往是比较难以把握。只有把握常形和常理,就可以达到传神写照的最好效果。(四)论“无法之法”苏轼在《诗颂》中说:“冲口出常言, 法度去前规。人言非妙处, 妙处在于是。”说明需要法度, 但不能拘泥于“前规”。诗歌创作要追求“无法之法”。他认为学杜甫的人不懂“无法之法”,不能顺乎自然从创作实际出发。他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评价其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五) 、论平淡的艺术意境苏轼非常重视平淡的诗歌艺术意境。在《书黄子思诗集后》推崇司空图“味外之旨”说。认为韦应物、柳宗元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在《评韩柳诗》中评价柳宗元“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所谓“外枯”, 是其意境外在形式之朴素平淡, 所谓“中膏”是指意境之内在含义之丰富充实。他最推崇陶渊明,说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表质朴平淡而内实绮丽丰富。“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 可以说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 这是最高的境界。十五、严羽的主要理论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针对宋代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作的, 宋代诗歌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但其末流变成押韵的文章, 以议论代替形象, 以说理代替抒情, 以典故代替意境,以文词和声律代替自然真实的描写,正如严羽所说“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