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微表情对外语教学的作用分析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02KB

文档介绍
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 在自己并不完全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对方眉毛向上, 脸部拉紧便是恐惧的表现。这些微表情都在告诉老师,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现出的不自信与不确定, 老师如果捕捉到这些微表情发出的信息, 就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励学生, 给予他们正强化, 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学生大胆、积极参与课堂。(五) 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作为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偶尔走神, 很多老师把原因都归咎在学生身上, 觉得是学生自身原因造成学生目光的游离、思想走神。但很少有老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例如; 上课期间,当发现学生的目光上下左右四处看,或是转向其他地方, 多半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失去兴趣,有种想要逃跑的渴望。所以当老师捕捉到这类信息时就要赶紧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转换教学方式重新触发学生的兴趣点, 把他们的思绪带回课堂, 重新参与到老师的课堂当中。研究显示, 当大部分听众在听讲时, 保持双腿和双臂自然状态, 不跷二郎腿, 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 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进行听讲, 他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比跷二郎腿并将双臂环抱于胸前的听众提高 38% 以上( 朱晓琳, 2013) , 也就说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信息量比他在紧张情况下的高 38% 。所以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持活泼、轻松及愉快的课堂气氛, 这样学生输入的语言点会事半功倍。老师在课堂捕捉学生微表情, 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行为和策略, 就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三、结语微表情是一套不能由人自身控制但却能反应内心真实想法的短暂的表情符号, 虽不是万能的,但却能弥补和帮助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学生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及时捕捉和观察学生的微表情,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 就可以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