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文体中。另外, 古诗的创作与接受本是先直观感悟、后理性思索的过程, 而翻译往往是用理性整合直观感受的过程, 面对译文, 我们相当程度上是被理性牵引着来解读诗句, 这不符合古诗的本质特征。更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甚至造成混淆。其次, 翻译会而给诗意带来损害。译成现代汉语时,为了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使表述更清晰, 往往加上解说者和主语。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 译成“我怀疑这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加上一“我”字, 便使读者感觉自己与诗句隔了一层。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的字与字之间也往往存在多向联系, 并由此组合、引申出比较复杂的含义, 翻译会使这种联系变得单一, 含义变得浅显。因此, 为了保证诗意的完整、准确, 应尽可能避免翻译。当然, 一些用词、修辞比较特殊,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诗句可适当翻译,不过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古诗中,这样的诗句并不多。总之, 由于古诗教学目标的多维化应促使我们更认真的对待教材, 研究分析教材, 避免出现了顾此失彼或定位不当的现象。抓准了古诗教学中的各项目标, 才能保证古诗教学的生动高效。同时,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 才能在发展性的课堂中, 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继续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 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和培养,我想,这是发展性课堂最终要培养学生的目标。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 2. 叶燮《原诗· 内篇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 3. 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 1992 年。 4.《小学古诗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语文出版社 6.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年 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