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赋予了成片土地特殊的产业定位与科学合理的规划, 提升了土地的价值, 但工业用地地价较低, 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入园, 甚至会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地价标准出让土地, 以各种形式返还入园企业, 土地纯收益沦为负值。为了平衡利益, 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往往尽量增大园区的配套住宅及商务用地, 这对邻近城镇的园区是适合的。政府一般对园区土地出让的收益并不看重, 但如果是企业主导,土地收益如何返还也是个难题。大部分民企热衷于园区投资, 主要是看中了配套商住用地增值。 2 .房地产开发:就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地产,类似于常规的住宅地产开发, 拿了土地盖厂房出售或出租, 也包括配套的生活商办用房开发, 周期较长, 投资规模大, 但收益稳定, 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民营园区都在采取这种模式。 3 .入园企业经营税收:政府最看重税收,但相对比较久远,在目前各地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园区开发协议中, 绝大部分都承诺了“税收返还”, 但入园企业税收如何返还给民营或外资的园区开发企业从来没人研究过,也没有真正实现过。 4 .园区运营管理:包括物业管理费、治污费、水电管理费、人才培训费、注册登记咨询费等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收益。 5. 自投项目经营收益: 有些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看中了园区规模效益, 如热力、煤气、管网等,可以通过投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直接收益。也有些自身产业基础较强的企业以承诺运作园区为名降低拿地成本、获取更多优惠政策,在自投项目成功的同时也带动了配套企业落户, 如富士康在全国各地开发的十余个园区及香港三和国际集团在昆山投资的生态产业园。当然,也有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根本不是想通过做园区来直接挣钱, 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品牌, 以确立自己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影响力, 向社会、向政府、向客户示威; 也可能是作为一个平台, 一个融资的平台, 一个上市的概念或者是递给战略投资商的名片, 从资本市场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