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建模――应用”的教学模式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 2.4 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经过审题和讨论后, 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 也把未知的问题转换成了具体的数学模型, 在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开展此部分的教学工作。建立模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 )构建“图形模型”。学生在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或者图表的形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比如有甲、乙两地相距 500 千米, 一辆汽车先停在甲乙之间的 A点 100 千米处, 后来以每小时 50 千米的行驶速度前往甲乙两地的中点, 到达中点 30 分钟后继续前进。一小时后, 汽车离乙地的距离有多少?汽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有多久? 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以下列表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图形模型,学生便能对题目中复杂的数值进行列表式的转换, 使其一目了然。(2 )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与观察, 以此提炼出题目中的结构与关系, 再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同样以相遇问题为例, 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总路程/ 时间= 速度的数学结构表示, 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建立相关题型的数学模型。 2.5 应用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在模型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回顾与思考整个解题过程,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套路; 然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以防止学生形成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不懂方法的融会贯通; 最后,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如此一来, 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问题。“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对小学应用题的教学大有裨益, 能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该模式的作用, 使其积极运用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