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服力,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动手来学会它。(5 )可观察性。可观察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个体可以看到一项创新的结果。个体越容易观察到一项创新的结果,他们越容易采用它。这种可见度会激发同伴讨论该创新,如创新采用者的朋友或邻居经常会询问他对该创新的评价。如果个体认为某些创新具有很大的相对优势、相容性好、可试性高、并且并不复杂,那么这些创新的采用速度比其它创新要快。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解释有关创新的采用速度问题时,这五点是创新最重要的特征。三.理论的局限性和修正创新扩散理论被认为是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该理论侧重于台套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影响,并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为“多级”或“N级传播”模式。该理论认为,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最初应尽量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即使、迅速、广泛的传播优势,而当人么对新事物普遍了解、充分把我以后,应尽量调动人及渠道的积极性,借助人际网络传播劝服性信息,以产生预期效果。因此要将大众传播与人际相传播结合。该理论综合了大量经验主义的调查方法和成果,为人们认识信息传播规律提供了实际指导。(一)创新扩散理论的局限性 1.自上而下,缺乏互动该模式是一个颇为宏观的模式,通常是为了有计划的变革,进行创新扩散, 推广新技术或应用,一般是政府行为或其他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同时,这个模式在“创新扩散”方面,更加适合自上而下,从外向内的推动性传播;如果是自下而上,采纳是应用者的主动行为,扩散是自然传播的结果,此时该模式的适用性较差。人们的一个扩散的创新方法单向沟通过程的信息流动。发送信息的一个目标,要说服接受方和还没有对话。实施控制的人改变方向和结果的活动。在某些情况下,这是最好的方式,但其他情况下,需要一个更加参与式方法。 1981 年,罗杰斯和金凯德提出了一个代替性的传播“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结合与反馈的连续过程,通过这个连续的过程,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相理解才能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