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理论问题的研究就是为指标体系的设置提供依据。这里的“难”主要体现在寻找与适合各类别高校就业预警的指标与对这些指标的筛选上。这需要深入了解与掌握各类别高校的专业特点及根据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并参考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的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正确选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对所产生的系列指标按一定要求和标准进行筛选,从而生成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Р(四)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Р提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系统拟合程度确定动态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由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运用SD前沿理论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大学毕业生就业冲突具有爆发性和加速扩散性,要求当局能较早阶段介入,从而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冲击,降底其解决的社会成本,而预警制度正是监管当局果断介入的指南。另外为教育机构及早发现问题提供依据,从而及早调整其政策,化解潜在的社会冲突,达到检测、预警、免疫、预案、隔离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创新。Р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Р(一)前期相关研究成果Р[1]基于成本理论对民办高校“上规模、争生源”行为分析及对策,《情报杂志》2007(6);独著;Р[2]影响民办高校“上规模、争生源”行为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审计》2007(7);独著;Р[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理论探讨,2007年第12期,第二;Р[4]以就业为目标,推进高校教育快速发展,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年第5期,独著;Р[5]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问题分析,华东交大学报,2005年第12期,独著;Р[6]中部地区就业增长的路径分析, 求实, 2005年第11期,独著;Р[7]积极扩大就业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期,第二;Р[8]跨区域流动就业: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 求实, 2007年第5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