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术研究氛围。将考虑根据社团分类,建立社团工作研究小组。如“体育类社团研究小组”“艺术类社团研究小组”“科技类社团研究小组”等,有针对性,较为专业地进行研究。2、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开展活动。高度重视社团内涵发展,社团导师从指导慢慢过渡到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分享者,社团活动尽量让学生自主管理和开展,自主开展活动做到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展现个人能力和体现团结协作的舞台。学校和社团导师努力为实现学生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让参与社团活动组织的会员们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由依赖变为自立,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重视交流学习,“引进”“走出”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团走出校门,走向兄弟学校,走向社会,开拓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活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效果,做强做精社团活动。总之,学校自开展《中小学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以来,接触、接受、积累了大量关于社团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开展特色办学的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十年磨砺,始成经典;百炼成钢,方显精品”的决心和行动,相信学生社团活动一定会像春雨,悄悄滋润学生的生命,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塑造其灵魂,催生其情操,健康其人格,孩子们一定会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社团活动中快乐成长,温暖生命。(执笔:商南花)主要参与文献:1.《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R】(中青联发[2005]5号);2.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言谈录》【M】(人民出版社2003);3.曾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龙岩师专学院,1995(4));4.(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张成铭《校园文化学》【M】(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