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普通高校本科校内专业评估的探讨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达成各项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规划与运行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在以往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更多地考虑了设置哪些课程,而忽略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特别是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宜遵循以下原则:每项培养标准通常需要连续的学习过程才能达成,因此需要足够的课程相对应;应考虑对应的课程在教学与实践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是否能够匹配该项培养标准。    2.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动态闭环教学体系经过水平评估及多年的专业建设,高校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大量的规章制度,在试卷、试卷分析、实验报告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已日趋规范,但在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研讨,包括学生、毕业生座谈在内的教学质量的反馈,以及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等方面还相对薄弱。因此,构建以“持续改进”为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多层次的动态闭环教学体系不失为加强专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的动态闭环教学体系包含多个层次:第一层次以课程持续改进为核心。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均要求授课、实践和考核必须严格以课程大纲为指引,将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及试卷分析等数据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作为下一轮次授课改进的依据。第二层次以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持续改进为目标,基层教学组织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探讨课程群知识体系的更新与衔接、大纲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内容。同时,每年应定期进行毕业生座谈和校友、用人单位的跟踪调研工作,以获取不同阶段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教学工作的反馈,反馈的信息作为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参考依据。作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校内专业评估可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全面诊断的信息,为专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校应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通过规范化的评估规程、完善的评估方法积极高效地开展校内评估;同时,专业也应在加强自评工作的同时,完善专业教学状态数据统计,以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