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Р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Р(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Р(二)胃脘胀满Р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Р(三)嗳气、反酸Р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