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新年装饰都已经到位。俗语中的“花花”,指的是所有形式的中国新年装饰物。人们会在最顶部贴好春联。除了窗户上的窗花,很多人都很喜欢新年年画, 就像是上面那幅画中的门神海报。在中国宗教中,在两扇门上各贴一个手持长矛的门神, 可以防鬼镇宅。另外,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今天制作新年糕点。腊月 27日,俗语说“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26日是杀猪, 27日则是宰鸡。随着新年的临近,中国人通常会为了年夜饭而准备各种食材,鸡肉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样。“鸡”与“吉祥”的“吉”有相似的发音,中国人会保留一只完整的鸡(鸡首、鸡尾、鸡脚都保留),这代表着团聚的意义。如今,许多人也会烤一整只鸡,不切开它, 这也算是一种对于老传统的保留沿袭。腊月二十九,俗语称作“二十九,去打酒”。由于在过去的几天中,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那么中国人会在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对于成人来说,在新年大餐中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这样的酒要便宜许多,但是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买瓶装酒都是承受得起的。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腊月三十就是除夕了。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这天夜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早先宫廷在这之前就会放花炮,自腊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腊月三十儿晚上最盛。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