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591KB

文档介绍
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对立感,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感觉被歧视,没有归属感流动儿童没有归属感和感觉被歧视,除了来自自己家庭家长日常的教育以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同学、学校教师、社会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1、城市同学的排斥。很多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学习期间,常遭到城市孩子的排斥。有的是明显有意地谩骂、羞辱、孤立,有的表现得较为含蓄或者无意的疏远、冷淡。2、教师不公正的态度。因为流动儿童在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等位置,加之刚从内地或其他学校转学而来,很多的不适应,因此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导致一些教师对流动儿童存在偏见,在对待城乡学生的矛盾冲突中,偏袒城市孩子;在学习辅导上,对流动儿童缺乏耐心;对城市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3、来自城市学生家长的偏见。有的学生家长对流动儿童存有偏见,认为流动儿童笨、懒、没有教养,有很多坏习惯,害怕自己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对自己孩子和流动儿童在一起共同学习表现出不满。多数流动儿童喜欢和城市儿童一起玩,但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城市户籍,依然被城市居民看作是“外来人口”,视作“乡下人”,因此作为“乡下人”的后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这种复杂的心态足可以说明“外来人口”的身份已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存在相对孤僻性,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较差有调查显示,近30%的城市流动儿童感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被歧视、受压抑”是许多刚来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共同的感受,在他们眼里虽然身处城市,却很难融入其中;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行为拘谨,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存在相对孤僻性,以至于不敢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到“你通常和谁一起玩”时,有46%的儿童回答“和各地同学一起玩耍”,39%的儿童回答“和老乡”,仅有15%的儿童回答“和本地同学”。教育问题原因分析教育现状改善对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