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手术部位脂肪液化与感染防控策略ppt课件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1536KB

文档介绍
:1、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2、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3、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好脂肪层。4、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5、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1、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口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 2、关腹时,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 3、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4、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注:α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于肉芽组织形成,因此现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两遍,再用无菌纱布行裂口清创,吸净渗液,若表皮未裂开,可不打开,而是将创口内渗液挤出,然后将α糜蛋白酶2mg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天后换药,此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