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pt  |  页数:1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坏公物,不乱刻乱画,不损坏绿地草木,不使用一次性非环保物品;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序,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闹,不说脏话和污言秽语;讲究礼仪礼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仪容仪表整洁得体,热情帮助他人。Р过分依赖和被动的人Р在吉林大学北门外,有一个生意兴隆的特色食品区,这里的小吃业主,多是外乡大学生的父母,因为牵挂孩子,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兼工陪读,形成一支景观独特的“陪读队伍”。据调查,父母要陪读的理由有两种,一是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二是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当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陪读现象,恰恰证明了孩子独立生活脆弱化的事实。而家长的陪读,使得孩子的能力更弱化,恶性循环已经形成。Р案例:安乐窝培养出的低能儿Р媒体报道,由于家长过分包办和溺爱造成:?一10岁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扣口,系鞋带。?一名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迷了路,不知如何回家。?一大学生与同学口角几句,竟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休学。Р西方家长的观念Р西方父母一般都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做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后面走,他们认为孩子的脚可以支撑他们的身体,就让脚去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十分有用。中国的父母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拉着孩子走。Р正反案例Р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步都不会,智力也不及6、7岁幼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