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劳劳亭-PPT(精)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pt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Р诗句大意:?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是那送人远行的劳劳亭;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不肯让柳条发出嫩枝呢。Р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Р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Р后两句具体赏析:?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Р一句话:此诗通过写送别之地劳劳亭,加以对周边景物丰富的联想,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Р问题:?此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后两句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明明是春风未绿江南岸之际,却被他写得有情有意,原来春风就是怕行人太伤心,才没有把柳条吹绿(1分)这看似无理的拟人写法,却更加丰富了人间的离情别恨(1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