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元明清许多评论家提法各有不同:周德清《中原音韵》说“关郑白马”何良骏《四友斋丛书》说“马郑关白”王骥德《曲律》说“王、关、马、白”徐复祚《曲论》说“马、关、白、郑”。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代曲家,自明朝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3、杂剧演出频繁,城乡活跃。?观众大量,名伶众多。夏庭芝《青楼集志》说:当时“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名伶:珠帘秀、赛帘秀、燕山秀、天然秀、梁园秀、忠都秀、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各有所长,伎艺高超,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三、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1、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黑暗政治的影响。胡祗遹:“乐音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尚而变。”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这对元杂剧的兴盛起了关键性作用。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也是促使元杂剧兴盛的原因。4、统治阶层对戏曲艺术的爱好提倡,思想文化统治的相对薄弱,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起作用。元代儒生不幸的遭际从1237—1315年科举中断78年,文人沦落。郑思肖《心史》:“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余阙《青阳先生文集·贡泰父文集序》说:“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青木正儿:“不遇不平的文士,染笔于通俗文学作为发散郁闷的工具者,终于加多起来。”元代统治阶层对戏曲的爱好、提倡入主中原的金元统治者,对融歌舞表演、插科打诨和敷衍故事为一体的杂剧,很有兴趣和爱好。蒙古兵在攻城掠地的战争中,不杀倡优,掳来供自己娱乐之用。南宋·孟珙《蒙鞑备录》曰,蒙古“国王出师,亦从女乐随行。”忽必烈在桓州指挥战争时,曾命教坊中人作《白翎花曲》。管理乐人的教坊司居有正三品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