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目标,行为失范。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企业是指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的、自主地从事经济活动的、具有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4、事业单位泛行政化,运行机制扭曲。仿行政机构级别仿行政运作模式仿行政管理模式5、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造成的现实困境:分类缺乏依据,参公争先恐后;公益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欲望强烈;创收激情未减,两极分化严重。6、公益服务领域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7、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四)个人思考生存还是毁灭?发展还是控制?(1)从政治的视角分析公共组织:管控载体不是NGO、NPO(2)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合体(党政军、政事企社)——分体(政事、事企)——分化(全额、差额、自筹)——异化(行政类、经营类)——纯化(分类改革的动因)——进化(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单位制的逐步瓦解(构建现代事业法人制度?)(3)从社会的视角分析毛泽东:百代都行秦政制废封建,立郡县,中央集权唐德刚:历史三峡理论90年代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作为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与标志,他把人类历史发展比作水过三峡,历史的潮流中,前后两个社会政治形态的转换,其间必然有个转型期,此转型期就是个瓶颈,是个“三峡”。中国社会的两次转型唐教授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共出现两次转型。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实现了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此次转型是自动的,内部矛盾运行的结果。第二次大转型,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辛亥革命,此一转型时间至少为二百年,顺利的话,到本世纪中叶方能基本完成。此次转型是受外来刺激而行,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