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183KB

文档介绍
。(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Р人类学与心理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互动。人类学界一直重视心理学理论对人类研究的价值,而心理学界则是从人类学的研究中获得证据。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心理学中人格理论与人类学中的文化理论发生契合,在人类学界出现了文化与人格研究的新动向。该研究以文化和人格作为其研究对象,探究文化与人格之间存在的关系。Р(1)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学研究的影响Р20世纪初,各个学派的心理学家纷纷用不同民族的心理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或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不同民族在心理上的异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切活动都受性本能“力比多”的支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和伊勒克辍情结。1913年出版《图腾与禁忌》一书,书中作者认为:也许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它的历史的开头,基于它的犯罪意识,使俄狄浦斯情结成为宗教的最后根源。Р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一出版,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即刻前往新几内亚特罗布里德群岛进行田野调查,验证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马林诺夫斯基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验证不仅丰富的精神分析理论,而且拓宽了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领域。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总结自己的研究时所说:“精神分析虽遭人唾骂,但我认为在科学上最有价值。应该使精神分析理论为人类学学者所重视。”Р(2).博厄斯对文化与人格学派兴起的贡献Р博厄斯被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文化人类学之父”,他对人类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Р1.他认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主张对各种文化进行“主观地探究”,即透过可观察到的现象的层面,把重点放在把握文化的观念上,真正深入到“内部”去看待文化。?2.他大力倡导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细致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撰写真实可信的民族志,并由此而开创了文化人类学“透视性”研究的风气。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