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七章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933KB

文档介绍
易碎品,社会危机将成为常态化的社会存在。Р二、及时准确Р(一)及时?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理论视速度为第一原则。危机事件信息出现后应第一时间表态、第一时间发声,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和事件处置的主导权。如果不能先发制人,被网络舆情牵着鼻子走,挤牙膏似的应对舆情,就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Р塔西佗陷阱:Р“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给以其负面评价。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Р二、及时准确Р(一)及时?信息发布是否及时,很多时候影响着舆情走向,并制约着应对与引导的效果。传统观点中有“黄金24小时”之说,网络媒体兴起后,又有人提出了“黄金4小时”的概念,即从危机事件爆发到相关责任主体第一次回应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但是,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受“层层请示汇报”的反应周期的影响,导致对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与应对都相对滞后,这也是有些群体性事件被激化的因素之一。?当然,所谓“黄金4小时”,这里的数字不该教条地被看作确定时间,而是为了强调时效的重要性,要求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主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公开发声,对基本事实、事态性质、应对措施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做出简要回答。Р二、及时准确Р(二)准确?准确,是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工作的题中之义。准确包括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信息准确,谣言在分析与研判阶段应被识别出来,并及时提请相关责任主体辟谣。其次是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判断舆情的发展趋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事件原因尚未清晰时,不宜简单粗暴地对事件进行归因,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人员应提示责任主体发言人避免使用一些刺激网民心理、引发网民吐槽的敏感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