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做出价值判断,进而为政策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服务。因此,网络教育舆情为制定教育决策提供了相关真实的舆情基础,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地制定教育法律法规。例如,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讨论。引发教育者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此后,各级各类高校都开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可见,对教育部门而言,真实的舆情基础可大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有利于增强社会民众对教育的监控能力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与社会民众息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其中扮演着管理者、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但教育部门行政管制失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必须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舆论监督。web2.0技术下的互联网,网络使用者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对教育信息的评价也更方便,可以自由表达舆情,评价教育热点,并对教育决策者的个人道德进行监督、对权力进行制约。网络教育舆情的传播能够促进信息公开,保障普通民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通过网络反映网民对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事件、教育行为的褒贬与评价,更好地在网络与现实社会进行双重监督。由于网络教育舆情的主体匿名性和网络传播的互动性,网络使用者在揭露教育腐败、违法乱纪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公正。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公布教育事实,传递教育信息,并加快信息反馈进程。通过网络教育舆情的传播,社会民众能够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进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参考文献:[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2]晋晓兵,试论网络匿名性的消逝[j],国际新闻界,2006,(10)[3]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4[4]郑祥专,教育舆情分析须坚持“四性”[n],中国教育报,2009-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