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实施抑制。以“关键词过滤”技术屏蔽敏感词组,通过“删帖”、“锁贴”、“沉贴”的方式冷却、降温热贴,延迟审核和发布网站新帖等。对网上信息的删除、整理等工作要选择在上网的峰谷时段,避免在高峰期进行,以防事态扩大,引发新的舆论热点。此法虽有争议,但却是目前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利用正确的舆论宣传规避不利影响。坚持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置与新闻舆论引导同时布置、同时落实。启用“舆论领袖”等负面舆情引导机制对公众进行正确引导,必要时可以深入挖掘事件背景,澄清是非,使舆论危机转化为舆论讨论。同时,对处置事件的行动做出及时解释说明。努力解释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状况,争取将处理原因、处理结果等及时通过相关部门、权威媒体、地方网站向公众发布,使公众获知事件真相,感知政府的努力和诚意;遵照“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原则处理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查实负面信息所涉事件和相关责任人,及时进行处理。别有用心地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进行攻击的敌对分子或故意散布网络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者要予以严厉打击,对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予以耐心教育引导,既要遵守法律,又要考虑社会观感;强化对危机淡化期的信息跟踪和反馈。24小时不间断地对事件进行跟踪和反馈,不间断地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等进行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利用技术手段继续对事件进行调控,防止事件死灰复燃,真正确保事件平息。 有效评估即重大舆情危机处置后,地方政府应对舆情引导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认真对前一阶段舆情应对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应对不力者进行问责,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其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注意的是,重大舆情危机的处置不是公关活动。重大舆情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集中反映,其根源在于现实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