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Р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Р1802年 Wollaston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Р太阳光Р暗线Р1859年 Kirchhoff和Bunson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建立与发展Р1955年澳大利亚 A.Walsh 发表《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荷兰 J.T.J. Alkemade 同期独立设计仪器火焰作光源Р空心阴极灯Р火焰Р棱镜Р光电管Р1959年苏联Б.В.Лъвов非火焰原子吸收(电热原子化) 10-12-10-14gР原子吸收光谱法特点Р1、灵敏度高(火焰法:1 ng/ml;石墨炉:100-0.01 pg )?2、准确度好(火焰法: <1%,石墨炉:3-5%)?3、选择性高(相互干扰很小)?4、应用范围广(可测元素达70个)?局限性: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一些元素测定灵敏度不令人满意;工作曲线线性范围窄Р14-1 基本原理Р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Р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Р原子的能级用光谱项表示?光谱项:描述量子能级的形式Р单电子运动状态:?主量子数 n : n = 1, 2, 3, …?角量子数 l: l = 0, 1, 2, …, n-1; s, p, d, f?自旋量子数 s : s = ±1/2?磁量子数 m: m = 0, ±1, ±2, …, ±lР原子光谱项 n2S+1LJРn:主量子数?L: 总角量子数 L = ∑li ? L= 0, 1, 2, 3, …; S, P, D, F, …?S: 总自旋量子数?S= ∑si? S= 0, ±1/2, ±1, ±3/2, …?J: 内量子数АJ= L+S, L+S-1, L+S-2, …, ∣L-S∣? L≥S, J有2S+1个值; L<S, J有2L+1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