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之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430KB

文档介绍
能目标的考查Р考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试题,不要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与模仿上,要创设新情境,要考查对知识技能的本质理解。Р1、突破形式化,重内化理解。Р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以前常用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就其概念、性质、定律、特征等内容本身进行填空或辨析。Р如:?考乘法口诀:三二得( )  二四得( )  ? 五七( )   七七( )      ? 1和2组成( )   1+2=( )?     2和2组成( )   2+2=( )?     4可以分成3和( )  4-3=( )? (        )的等式叫方程。? 小数的性质是(   )。Р这样的试题基本未对教材的表述作什么改变,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记忆类试题,这种形式化的考查仅仅反映了学生的识记水平,并不能反映其是否内化理解。实际上将考基础误认为就是考记忆。若大量使用这类试题进行考试,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就会变成索然无味的死记硬背书本概念。Р例1:将下面方格图中的其中四个点依次连起来能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四个点是( )。?(A)A—D—E—B (B)A—D—E—C ?(C)B—F—G—C (D)D—F—G—EРAРBРCРDРEРFРGР·Р·Р·Р·Р·Р·Р·Р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并不是通过回忆填空的方式进行考查,而是首先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形的表象,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识别。Р例2:从下面图中的数据可知,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 (A)不成比例关系(B)成正例关系(C)成反比例关系Р3Р4Р4.5Р6Р9Р12Р12Р16Р……Р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学生套用判断模式是:“是否是相关联的量”、“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于是,判断成为一种机械操作。此题较好体现了“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目标,实现了从“程序判断”到“意义理解”的转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