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Р睡眠的时相分为:慢波睡眠(SWS)和异相睡眠(PS),后者又称为快波睡眠(FWS)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 sleep)。? 睡眠过程中两个时相互相交替。Р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持续80~120min后转入异相睡眠,维持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眠;整个睡眠过程中有4~5次交替,越近睡眠的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Р一、慢波睡眠Р根据脑电波的特点,可将慢波时期分为四个时期:①、入睡期(Ⅰ期):其特征是α波逐渐减少,呈现若干θ波,脑电波趋于平坦;②、浅睡期(Ⅱ期):其特征是在θ波的背景上呈现睡眠梭形波(即σ波,是α波的变异,频率稍快,为13~15Hz,幅度稍低,为20~40μV)和若干κ-复合波(是δ波和σ波的复合);③、中度睡眠期(Ⅲ期):其特征是出现高幅(>75μV)δ波,占20%~50%;④、深度睡眠期(Ⅳ期):呈现连续的高幅δ波,数量超过50%。Р正常成年人慢波睡眠各期的脑电活动Р与慢波睡眠有关的脑区Р1、间脑的下丘脑后部、丘脑髓板内核群邻旁区和丘脑前核;?2、脑干尾端网状结构,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3、基底前脑的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低频电刺激前两个脑区可引起慢波睡眠,而高频电刺激则引起觉醒;低频或高频刺激第三个脑区均可引起慢波刺激。Р二、异相睡眠Р异相睡眠不分期,其脑电波呈不规则的β波,与觉醒时很难区分,但不同的是异相睡眠时眼电显著增强,而肌电明显减弱;其表现与慢波睡眠相比,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以致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可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做梦是异相睡眠期间的特征之一。Р异相睡眠的产生可能与脑桥被盖外侧内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有关。有人将这些神经元称为异相睡眠启动(PS-ON)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