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四讲 近代思想家的政治设计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pt  |  页数:2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方法影响至深。?(C) 早在60年代初,冯桂芬就在《校邠庐抗议》这部代表作中,对中国和西方各国作了比较,认为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君民不隔”便是他的政治向往。Р(D) 王韬强调将“上下相隔”改变为“上下相通”。“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现实情况是“民人为四洲之最,乃独欺藐于强邻悍敌”。主要原因在于“上下之交不通,君民之分不亲,一人秉权于上,而百姓不得参议于下也”。较冯桂芬“君民不隔”的思想推进了一步。?(E) 薛福成:“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须舆情。……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相争胜,甚至衙兵其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君民共主制最理想。Р(F) 中法战争失败后,洋务派思想家把“君主共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议院制度成为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议院揽庶政之纲领,而后君相臣民之气通,上下堂帘之隔去,举国之心志如一,百端皆有条不紊”。?(G)“君民共主”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民的作用。“苟无民,何有国?苟无国,何有君?苟无议院,何有朝廷?是故庶民者国君之所先也,议院者,朝廷之所重也”。议院政治可以保证民权的实行,“民权之复,首在设议院,立议员”;“议院者,合人人之权以为一国之用者也”Р2、“君民共主”制的具体设计?(A) 早期改良派在政治上要改变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他们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行君民共主制,委婉地表达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争取社会地位和参加政治权利的要求。他们建议有财产、有声望的读书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汤震主张议院和官僚制度相结合,由四品以上的官员组成上议院,由都察院管理,国家大权由两院讨论,由宰相相衡,上之天子请如所议执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