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统一六国后,专门的监察机构应运而生。秦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府,最高监察官称御史大夫,下设御史若干人。一部分御史专察中央机关及其官吏;另一部分御史则派到地方监察郡及郡的长官。Р汉武帝执政期间,在中央建立御史府、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三个并立的监察机构,以强化对中央机关及其官员的监察。又将全国分为十三部监察区,在中央御史府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区)的监察事务,监察的重点是郡国长吏、诸侯王和地方豪强。Р(三)一台三院制的建立—隋唐五代? 针对两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央设多重监察机构而导致监察权分散的情况,确立御史台为国家的最高监察机关。为了更好的发挥御史台及监察官的作用,唐代在御史台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加强了御史台内部的建设。Р(四)御史台的进一步发展—宋元? “台谏合一”与“风闻言事”? 元代: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上建立了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弊:言察相混,一是御史兼任言谏,二是元代轻言重察。Р思考:从历史上的“风闻言事”得失,看时下的网络“人肉搜索”的利与弊?Р(五)明清?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并特别提高了都察院长官的品位(正二品),以显示其对各级官吏监察的权威。Р二、中国古代监察机构领导体制及其职权Р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创立了监察机构独立,自成系统的领导体制。? (一)秦朝? 设置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府只对皇帝负责,与总管行政的宰相府并立;监察地方郡和太守的御史只对御史大夫和皇帝负责,与郡的行政、军事长官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 作为最高监察官的御史大夫与主管行政的丞相和主管军事的太尉一起,并称为“三公”,共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议决大政。Р(二)两汉? 设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主官,以司监察。中央监察机关也都是独立于政府之外,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属于垂直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