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Р1.概念?2耐药机制?3.培养获取?4.细菌耐药监测?5.预警机制?6.隔离措施Р多重耐药(MDR):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有一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所有药物菌不敏感。Р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Р常见的多种耐药菌Р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单环类?碳青酶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Р耐药机理:Р外排膜泵基因突变?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产生超广谱酶Р细菌耐药机制Р细菌耐药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较为稳定,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主要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菌药物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Р获知方法:?血培养?痰培养?各种导管、伤口培养Р血培养: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Р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Р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