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表哥也常讲鬼故事, 病发前一周随母外出旅游走失一次,当时极为恐慌,这些不良刺激早就深埋在她幼小的心田里,这次感冒成为她发病的导火线,以过度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症状与依恋对象分离有关,诊断为儿童分离性焦虑。个案 2:陈×× ,男, 5岁,独子。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家住高校,家庭和睦,条件优越, 无老人同住。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频繁,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行为分析与判断: 陈×× 个性外向,争强好胜,有“乐群外向”的特点,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的倾向。智力与注意力正常,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 属于非智力因素问题,应着重考虑情感教育和行为习得的原因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A.生理特征的影响。 B.认知与行为的脱节。 C.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影响 D.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E.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渲泄压抑情绪。个案 3: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长的挺可爱,也很聪明, 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小朋友的关系很差,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玩,他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原因分析: 1 、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母爱的缺失。小明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小明的外婆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入学以后, 在同伴的交往中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教育,从而加剧了他的易暴易怒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