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类与疫病之间的战争-幻灯片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2565KB

文档介绍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自1817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七次世界性大流行,前六次病原是古典型霍乱弧菌,第七次病原是埃尔托型所致。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因其他细菌在这一PH不易生长,故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性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湿热55℃,15分钟,100℃,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4分钟。?狂犬病是一种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经常能见到的疫病,在欧洲,公元前5世纪就有与狂犬病有关的记录。不过一直到中世纪,人们通常都还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一种惩罚。被染病动物咬伤,伤势越严重,越容易发病。病毒在中枢神经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等。这些神经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当饮水时,听到流水声,受到音响、吹风和亮光等刺激时,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发生痉挛,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到了19世纪末,人们对狂犬病才有了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在这些人类对狂犬病的研究与认识之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19世纪中叶,狂犬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千计的法国人的生命,巴斯德于是毅然于1880年开始了他对狂犬病的探索不久,巴斯德发现,病毒在空气中氧化的时间越长,其毒性就越弱,将这些弱毒的病毒再次植入人体体内,人不但不会染病反而会被刺激出抗体,达到免疫的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