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内经》论消渴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322KB

文档介绍
”由于胃中阳热过盛,受纳腐熟过亢,故消谷善饥,此即类似后世所谓之中消。食亦《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食亦,即消谷善饥,而身体消瘦无力,是大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胆所致,类似中消证。?肺消、膈消《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素问·气厥论》:“肺消者,饮一溲二。”肺消寒邪传于肺,见多饮、多尿症状;鬲消由心热传肺,膈中有热。肺消、鬲消均属上消。?脾瘅、消中《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王冰注: “消中之症善食而瘦”。《新校正》:“当云善食而溲数。”《内经》中的“脾瘅”和“消中”为同一类,即后世所称“脾消”、“中消”。是由于脾经燥热, 饮食入胃,如汤沃雪,随小便而出。?消瘅《灵枢·五变》:“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 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凡体弱性刚之人,多怒气逆,积而为热,乃至热盛伤津,消灼肌肉,便为消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小为消瘅。”此消瘅以肾之阴阳受损为主, 症见以小便频数, 饮一溲一等,即为下消之证。二、消渴的临床特征?多食: 《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灵枢·师传》:“夫中热消瘅,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口渴: 《内经》中多次提到口渴症状,胃中燥热, 消灼津液,无以上呈,火热之邪耗伤肾水,故见口渴。?多尿: 《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寒传与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或下元虚惫,肾失固摄,约束无制,水谷精微下注,临床可见多尿,小便混浊如脂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