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爱和自由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实地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这样她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是他迈向顺从之路的一大步。第二个阶段的表现:就是在一次执行命令中,他可能成功,但下一次就不一定成功,儿童做事情都是这样的。比如说,他要把水灌进瓶子里,他第一次灌的时候,可能成功,一次就灌进去了,但是,第二次灌的时候可能不成功,这个时候,我们成人应该不去管他,儿童恰恰是通过灌水来控制他的手,所有成功的前面阶段必然是不成功,每一次的不成功都刺激儿童重新再做一遍,这反复的过程锻炼了儿童的能力。儿童通过自发的反复练习,能力被固定了,儿童就这样固定和掌握自己的一切,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这时顺从只是转向他认为优秀的人。他突然发现能够从这个优秀的人那儿获得指导,获得帮助,从而产生了新的热情,变得渴望顺从了。当人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顺从便成了一种渴望。儿童已经意识到教师能够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他对自己说:“因而她能使我变得与她一样聪明。”当儿童有一天忽然认识到一个成人的能力超出他的时候,他就愿意顺从了,这就是生活。蒙特梭利说,顺从应为人类社会带来益处,若没有顺从,社会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第三个阶段的表现:蒙特梭利自己举了一个静坐的例子。她说:“只有在场的所有人都乐意时,才可能达到完全的安静,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打破它。”比如,每次接力赛的时候,我们的孩子跑到半路,突然发现一个警察跟一个人说话,他就可能停下来,拿着接力棒观察警察说话,直到那个警察说完走了,这个孩子才接着跑起来,把接力棒传给另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老师就会急得大叫:“快跑呀!跑呀!”但孩子们不急,就是站着不动,新来的老师就说他们没有集体荣誉感。蒙特梭利认为,那是因为儿童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赛跑上。即使那个警察不出现,那个小孩子也不能达到那种状态。当儿童能够达到顺从这个状态的时候,他会发现,若一个人破坏了这个状态,整个氛围、整个环境就会受影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