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腰椎滑脱介绍_图文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3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腰椎滑脱症一、腰椎滑脱症的研究历史?1854 年 Kilian 最早定义脊椎滑脱( spondylisthesis): 一椎体在另一椎体上部分或完全的滑移; ?1855 年 Robert 确定峡部滑脱基础病变部位在峡部; ?1982 年 Neuman 命名退变性滑脱,并将先天性滑脱与峡性滑脱分开。二、腰椎滑脱症的概念?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崩裂、不连续,患椎向前滑移,称为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 ?无峡部崩裂,而是因间盘退变或其他原因致椎间位置滑移,称为假性滑脱,又称退行性性滑脱; ?当腰椎滑脱同时伴慢性下腰痛、腰骶神经卡压症和马尾综合征等表现,则称为腰椎滑脱症。腰椎节段性不稳的概念腰椎运动节段刚度的下降,使该节段活动范围超过正常、活动的性质也有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潜在脊柱进行性畸形及神经损害的危险者称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与腰椎退行性滑脱相近。但大多数学者确定不稳定的标准是根据腰椎前屈、后伸位的 X线片测量结果,即一个节段在其尾端最近一个节段上移位大于 4 mm 或一个节段下终板与其尾端最近的一个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角度变化大于 10°,即可诊断为腰椎不稳定, 三、腰椎滑脱症的病因病理?遗传学说:白种人发病 2~6 %,爱斯基摩人发病 50%, 28%儿童患者父母有峡部缺损; ?创伤学说:应力骨折、疲劳骨折,运动员和重体力者多见; ?峡部发育障碍与外伤混合学说:先天发育不良为基础,后天应力损伤为诱因。?退变学说:椎间盘退变、间隙变窄,节段性不稳,关节突增生,椎体旋转。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类临床常用 Witlse 六类分法: Ⅰ型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 多伴 L5S1 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Ⅱ型峡部性滑脱:峡部部分缺损,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 Ⅱa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Ⅱb峡部拉长,没有断裂,保持连续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