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墨家思想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pt  |  页数:2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动乱的根源,那么,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交利的内容?兼爱即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限制,达到如下状态: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 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相爱、交相利能否行得通呢? ?墨子认为完全可以,根据有三。?其一,古代实行过。“先圣六王”之时,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相安无忌。?其二, “君说之,故民为之。”楚灵王好细腰,许多人每天只吃一顿饭。勾践好勇士,士卒不畏死。君好臣行,君主只要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之人必然会响应。?其三,人我之间投桃报李,相互酬报。“无言而不雠,无得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据此,人们实行兼相爱,交相利,必有相应的酬报,天下乐融融。?兼爱思想与儒家之仁的区别: ?1)施爱之差等不同。?儒家行仁,始终坚持按亲疏远近以推恩先后之原则。孔孟之思想均不脱离宗法之背景,爱有差等,要依血缘关系的远近和政治地位的高低确定受的程度。?墨子贱人出身,对于宗法制度,既无亲切之体验,更无留恋之同情。故其兼爱之说, 较注重爱利之普及,主张爱无差等。?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乃人类之自然倾向。儒家则用此为博爱之基础,而墨家则超越之以图直达于大同。?2)儒墨论仁爱之原本不同。?孔子言仁,以个人之仁心为起点。孟子言仁,以恻隐之心为发端。他们皆注意主观之情感,未尝以客观之效果为仁爱之根基。?墨子不重视个人之品性,而倾向于依效果之利害,定爱恶之取舍。《兼爱》三篇均强调为别人付出可得到报偿,而绝口不言仁爱之主观情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