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东西长 1300 米,南北宽 400 米,面积 52 万平方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 1-7 米,出土有大量汉砖、筒瓦、陶井圈、水管道、铁器等文物。现存遗迹有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遗址刘备的观战台,夏候淳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诸葛亮解决兵、官、民饮水的一步三眼井,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石拱桥“张骞桥”,桥栏镶嵌着 36 幅张骞生平事迹仿汉画像石刻,桥西竖“汉博望侯张骞封邑”石碑中国最早的旅行家、探险家和外交家张骞张骞广场张骞广场张骞蜡像张骞蜡像博望桥博望桥三眼丼三眼丼人物历史之摩崖石刻?该石刻的发现,证明了方城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北魏佛沟摩崖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天然巨石之上,两石相距 20 厘米。南石高 360 厘米,宽 270 厘米,厚 150 厘米;北石高 310 厘米,宽 330 厘米,厚 250 厘米。两石共计雕像 32 龛 138 身。其中,北石南西北三面雕像 14 龛 72 身,南石四面雕像 18 龛 66 身。造像最高者 1.4 米,最低者仅 20 厘米。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人文历史之楚长城遗址?大关口楚长城遗址位于县城北 25 公里处独树镇中信庄村。?战国时期,楚国为与中原诸国争锋,在其最北边界方城山一带依山筑塞,修筑长城,扩充基地,作为进退之据。楚时修筑的长城名为“楚方城”,后方城县名由此而得。公元前 656 年,齐国伐楚,两军相遇郾城召陵,楚派大夫屈完前往齐军军营谈判,以“楚国以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固守,迫使齐国打消了伐楚计划,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方城”一词从此正式出现在重要历史典籍中,屈完所说的“方城”, 即指方城山修筑的“楚方城”,楚方城从此成为楚国北境上的一道重要屏障。《淮南子·坠形篇》把方城与太汾、崤阪、井陉、句注、居庸等关口并列,合称为“天下之九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