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投,连忙起身相迎。按照当时的等级和礼仪,应该张走在前,梁跟随其后,谁知梁启超亦步亦趋,与其并行, 张之洞有些不高兴,又口占一上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江淮河汉四水中,长江是第一;春夏秋冬四时中,夏是第二。我坐镇江夏,你来江夏讲学,你、我谁是第一?谁是第二?问的咄咄逼人。而梁启超脚不停步,笑吟吟的对曰: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粱的意思是:按儒释道三教排,儒在前面;按天地人三才排,人在后面。我乃儒家之人(既是儒又是人),怎敢居于你前,又岂能落于你后! 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避实就虚,虚中寓实,令张深为叹服。张之洞听后赞赏有加,叫手下大开中门恭迎梁启超入府。后来,张、梁成了忘年交。?据传,张之洞还独创一种颇具情趣的“无情对”。这种对联,上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下句对应的每个词的本义,并不能与上句相对,要对每个词来一番别解,才能与上句相应的字扯上关系。?有一天,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半寻休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工部侍郎李文田则作答:“萧何三策定安刘。”?“树”、“果”、“萧”皆草木类; “已”、“然”、“何”皆虚字; “半”、“一”、“三”皆数字; “寻”、“点”、“策”皆为动词; “休”、“不”、“定”皆虚字; “纵”、“相”、“安”皆虚字; “斧”、“干”、“刘”则皆为古代兵器。其中,张之洞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显得不拘一格。?最后,张之洞又以“陶然亭”上联索求无情对。李文田即笑道: “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也。”此联以人名“张之洞”对地名“陶然亭”,妙在“张”对“陶”,均为动词,又可为姓氏名词; “之”对“然”,皆为虚词; “洞”对“亭”,都为风景名词,自然天成, 无情中颇为有趣。因下联对得精妙,众皆相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