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内容(一)自然步态(二)步行周期(三)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四)正常步态中主要下肢肌群活动(五)步态分析的方法(六)步行能力恢复的预测(七)预测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简单方法临床意义?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一、基础知识(一)自然步态 1、步行的基本功能: 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2、自然步态的要点: ?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上身姿势稳定。?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态。 3、生物力学因素: ?具备控制肢体向前运动的肌力; ?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及髋、膝、踝角度?摆动相有足够的推动力、合理的足接触地面的姿势控制。 4、常用的术语?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 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 3大要素,其内涵是有关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所涉及的最基本知识,进行步态分析者应当熟练掌握。(1)步长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步长,以 cm为单位表示。?步长与身高有关,身材愈高,步长愈大?正常人约为 50~80cm 。(2)步幅同侧足跟(或足尖)前后两次着地点间的距离称为步幅,以 cm为单位表示。(3)步宽指两足心之间的平行距离。(4)足角指贯穿整个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形成的夹角。(5)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成人约 110 ~120 步/分,快步可到 140 步分。(6)步行速度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二)步行周期?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 步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