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国学文化与家庭教育-课件(ppt讲稿)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pt  |  页数:1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北齐颜之推,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要摒弃骄逸怠惰陋习,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这本家训在后代传诵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的大学问家, 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著名政治家颜杲( gǎo)卿。中国历代家训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首位,而立德的内容主要是忠孝。在家能孝,于国则忠。孝要求子女尊敬长辈,尽反哺之情,极劬(qú)劳(指父母抚养儿女的劳累)之恩;忠要求为官尽力,从政清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实现道德的高度自觉。古往今来成大事业者就是因为他们能从“孝于亲”“忠于国”的目的出发,勇于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扬了堂堂凛凛的民族正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忠孝观念被统治者利用,混进不少封建性内容,然而抛弃“愚忠”“愚孝”而摄取精华,至今仍有不少积极因素值得发扬光大。?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痴心父母古来多,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去爱?单纯给与子女们提供物质财富,会使他们泯灭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创业的能力。因此,明智的父母,就要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留给子孙,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才是无价之宝。那种只为子孙聚货敛财的愚蠢行为,遭到了有识之士的痛斥。父亲们告诫子女不要凭借祖上的余荫,而应奋发自立,要以自己的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韩非子曾说: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向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