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布朗。?功能学派的产生现代社会在全世界的推进有关,同时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标志是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发表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民》两部民族志专著,成为功能学派的奠基石。?(1)、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思想?马林诺夫斯基深受法国迪尔凯姆的著作影响,他开创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包括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强调对研究调查对象的所言、所行与所思之差别的辨析;研讨班教学法等,他也是费孝通先生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是文化功能论者,他的代表作有《文化论》(1936),《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1922),《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1927),《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1927),《原始的性爱》(1929),《珊瑚园艺及其巫术》(1935),《自由与文明》(1944),《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1945),《巫术、科学与宗教》(1948),《性、文化和神话》(1962)等等。?在这些著作中他阐释了文化功能论的思想,他提出文化功能理论是:“旨在通过人类学事实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完整的文化体系内部发挥的作用,通过它们在这个体系内互相联系的方式,通过这个体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方式来对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人类学事实进行解释;旨在解释文化的特性,而不是对文化的进化过程或对过去的历史事件进行猜测性的重构。?马林诺斯基他否定了进化派和历史派的方法观点,而以功能分析法取代之。?最能体现其“功能分析”精神的,显然是他的工作方法。他的工作法可以分为密切相关的二部分:实地调查考察法和材料整理分析法。?马林诺斯基区别于前人的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他反对把社会文化现象割裂为支离破碎、各自孤立的一丁一点的考察法。而主张首先应该竭力把握人类文化生活的整体,在完整的文化体系背景中再对各个文化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加以考察和研究,以求最终把握住它们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