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2004,24(5):127-133.[8]李克,杨铁皂,徐斌,张保恒.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研发现状及发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技版),2004,25(2):28-32.[9]高青,李虎,田文凯,张纪鹏,孙志军.柴油引燃天然气双燃料燃烧稳定性研究[J].兵工学报,2001,22(3):404-406.[10]姚春德,刘增勇,高昌卿.柴油引燃预混天然气准均质压燃着火过程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3,21(1):8-12.[11]费少梅.基于分形理论的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模型[J].内燃机工程,2006,27(3):11-14.[12]陈永义,张幽彤,刘兴华.压缩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J].内燃机,2003(1):9-14.[13]冯国胜,贾素梅.基于柴油机的电控天然气发动机设计[J].车用发动机,2007,6(3):36-39.[14]冯国胜,张幽彤,李建纯,李铁栓.天然气电控发动机的匹配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5,26(4):56-58.[15]刘立,吴光耀.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16):1651-1654.[16]郑斌.小型柴油机改装为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供给系统设计[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9,38(4):58-60[17]刘震涛,俞小莉,费少梅.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特性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2,23(2):15-19.[18]华伟,张伟,赵九江,陈虹.论液化天然气船用双燃料发动机发展空间[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52.[19]李多金.LNG汽车燃料汽化器设计与实验研究[J].制冷技术,2007,35(6):533-535.[20]郜峰.LNG汽车低温燃料系统的供气稳定性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