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缝合、肉芽创面植皮等在修复深度褥疮时因局部血供差及皮肤张力大而难以采用。单轴随意旋转皮瓣已经广泛用于修复臀部巨大褥疮,但需遵循长宽比例原则,皮瓣切除时许多皮下血管穿支己被切断结扎,可能影响皮瓣血供导致术后皮瓣远端坏死、边缘裂开或褥疮复发等并发症。以臀上下动脉供血的臀大肌肌皮瓣因其血供丰富,操作可靠,并发症少成为常规的修复方法。但由于手术损伤大,出血量多,而且因切断了臀大肌而影响伸骸及外旋功能,导致起身困难或步态失调【’“]。因此对双下肢有功能或功能有恢复可能者不宜采用,尤其对牺牲两侧臀大肌的截瘫病人,褥疮复发后再次修复将极为困难。近年采用的筋膜皮瓣如臀股、腰骼及腰臀皮瓣因解剖层次浅,手术创伤小,切取方便等优点逐渐取代肌皮瓣成为首选【‘’1’2〕。但由于皮瓣蒂部远离褥疮,转位修复时皮瓣切取面积过大或皮瓣需切得很长,长宽比例似有限制,增加了手术难度,供区也常需植皮覆盖。1988年Krofl等[13]报道应用腰骸部穿支血管筋膜皮瓣修复骸尾部软组织缺损成功。1993年Koshima等[I41解剖研究发现支配臀骸皮肤的皮穿支总数达20一25支,穿支血管长度3一8cm,血管外径18一1巧~,其中臀上动脉及腰动脉的穿支支配臀部外上区,臀下动脉穿支支配臀外下区,骸旁上、下区分别由骸外侧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发出穿支支配,穿支血管穿出肌膜后位于深筋膜层走行,在臀下区呈横向而在臀上区则呈垂直走行,穿支间通过多个纵向皮下血管网支相互吻合,因此皮瓣面积可以切得很大,该皮瓣另一个突出优点是不牺牲皮瓣下肌肉,一旦溃疡复发,可切取肌瓣作为再修复措施【’4]。皮瓣缺点是血管穿支存在一定的变异,术中应首先寻找穿支后切取皮瓣。本课题针对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通过血管灌注,显微解剖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臀上、下动脉走行、分支和臀上、下动脉穿支在臀大肌及筋膜区的分布情况。为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