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化与语言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df  |  页数:402 |  大小:1533KB

文档介绍
陷入进退维谷Р 牵强附会的尴尬境地。至于有人把语言看作“一个民族的意义系Р 统和价值系统,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一种世界观”,还语言Р“以本体论的地位。”那我们是更不赞同了。这种“语言决定Р 论”,其实并不新鲜。不是也常常有人在鼓吹什么“心理决定论”、Р“宗教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吗?说到底,都是Р 一种妄自尊大的心理在起作用。在我们看来,语言就是语言,超越Р 真理一步就是荒谬。历史事实证明:一个民族可能全盘接受了另Р 一种民族的语言,但他们的文化则仍有相当的保留;反之,一个民Р 族在文化上受到另一民族极深的影响,而他的语言却可能基本上Р 保留下来。这说明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制约,但并非谁必然决定Р 了谁的整个面貌。Р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均等的。好比阳光照射,阳的一面Р 4.Р 照得到,阴的一面则未必。反映在语汇(甚至包括文字)上最浓Р 烈、明显、突出、集中,而在语音、语法上比较清淡;反映在言语的使Р 用上比较显豁,典型,而反映在语言系统本身上则比较含蓄、隐蔽。Р 语言的产生、发展、变化同文化当然有着密切联系,但是,除了文化Р 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不要过份夸大文化的作Р 用,更不要采取“唯文化论”的立场。如果试图对语言的每一种格Р 式、每一种现象、每一种变化都要从文化中去寻找唯一的答案,那Р 么,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极大地妨碍我们去接近真理。这Р 种“唯文化论”的具体表现之一即是对“文化通约性”作用的不恰Р 当的估价。Р 有人在分析汉语时,认为可以有两个“科学的参照点”,其一Р 便是“汉语与中国哲学、艺术、文学乃至思维方式方面所具有的文Р 化通约性”。z 什么是“文化通约性”?从来也没有人给它下过确切Р 的定义,按我们的理解,似乎应指这些学科所具有的民族文化方面Р 的共性吧。那么,文化通约性作为语言甚至包括哲学、艺术、文学、Р 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