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来源及其价值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1340KB

文档介绍
蒙古族读者了解和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知识的难得的蒙古文读本。再次,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是汉文俗文学在蒙古地区书面传播的典型例子。它既印证了汉族俗文学在蒙古地区书面传播的历史事实,又补充了蒙古族的翻译文学史料。纵观自元代以来的蒙汉文学关系史,汉文俗文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亦较为普遍。据目前存世文献,戏曲和讲唱文学在蒙古地区书面传播的例子不乏其数。如,《西厢记》《双熊梦》《粉状楼》《紫金镯》《葵花记》等作品都有蒙译本流传。但是以往的蒙汉文学关系研究对此颇有忽略,致使蒙古文学史上一些存疑问题迟迟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和定论。如,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仙女故事》的源流问题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半个多世纪被学界误认为无名氏蒙古文人“受汉族和藏族文学的影响而写成”的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仙女故事》的源流问题,直到2010年通过陈岗龙的反复考证才得以纠正。于无论是已确定渊源的《娜仁格日勒仙女故事》和《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还是尚未得到学界关注的其它戏曲译本,都有力地印证了蒙汉文学关系研究不能仅囿于汉文书面文学和蒙古文学的关系研究,汉文俗文学和蒙古文学之间的关系亦有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汉文戏曲和讲唱文学蒙译本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再如蒙古族本子故事等说唱文学对汉文评书等俗文学的借鉴和吸收等等,都属于蒙汉文学关系研究领域亟待着手的重要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的文学史料价值也颇值得珍视。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三国演义〉蒙古文诸译本研究》(项目编号:13YJC751019)的阶段性成果。(聚宝,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责任编辑:吴 刚】淤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于陈岗龙:《〈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娜仁格日勒的故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3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