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更为明确地落实到主观情感的抒发上,于是在画面里生成一种气韵生动的意境,中国画讲求意境,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谓之境界。”【10】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吴镇利用绘画技术的高超,将绘画意境转移到草书中把节奏化、韵律化的自然表现出来,使草书中一点一画有节奏,一字一行有节奏,通篇都有“气”贯穿其中,笔墨运用中那种自然流动的表现形式将作品活化,生动的跳宕与纸面,体现出一种萧散,简远的意境。(3)、绘画中的骨法用笔绘画中的“骨法用笔”与书法中的“骨力”并不完全相同,绘画的“骨”首先想到的是“骨骼”,塑造人物形象首先应该把握骨骼脉络才能下笔,这是基础,只有把握这个基础才从能够把握住对象的基本精神。有骨才有气,如谢赫在评论张墨时说:“风范气韵, 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11】这里的“骨法”,指的就是人的骨骼。用笔的骨力与画面中灵气的展现都是谢赫关注的技法。二者要表达完善,还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有奇妙的效果。在理论上,谢赫已经将绘画和书法的笔法的相通性娓娓道出,这对于绘画和书法在用笔技巧上提供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方法。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它在起始的时候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②描摹万物之形态组合而成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人类不断地改造,文字越来越具有抽象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一些文字中看到具象化的痕迹,因此初始的时候也是以“画”为主,当然也就需要骨法的充实。骨法是用笔的基础,用笔是骨法的表现方式。即以骨为法,以笔为用。具备基础的用笔,书家再通过行笔速度的急缓,笔墨的变化,线条的粗细等微妙的变化,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观察自然事物从而渲染于纸面,书家也同样可以从自然中获得启示,继而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才会有“屋漏痕”“锥画沙”张载《张子正蒙》《易·系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