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的载体。这里的笔墨不再是毛笔和墨块墨汁的材料的代言,而是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品位的概念, 如果我们仅仅的把它理解为笔墨, 那将是狭隘和错误的。正如石涛所言: “墨之溅笔也以灵, 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 笔非生活不神”○ 10 并且表示要在“墨海中立定精神, 笔锋下决出生活, 尺幅上换去毛骨, 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 墨不墨, 画不画, 自有我在”○ 11 在他们的意识里, 笔墨即人, 即是当代最具艺术个性精神的长安画派的怪杰石鲁在论及笔墨时所言的“物化为我, 我化为笔墨”○ 12 ,并强调“思想为笔墨之灵魂”, ○ 13 “笔墨为艺之总归”○ 14 , “笔墨有无风格乃有无生命之验”○ 15 等等, 也彻底地道出了笔墨对于中国画的特殊意义。可以说, 没有笔墨就没有中国画。对“笔墨”的训练, 不仅仅指用笔用墨的修炼, 而是对画者的学识、阅历、修养以及对国画学术的认识与对国画艺术的理解, 同时也是对画者心理素质及驾驭简单的“笔”和运用“墨”的整体修炼。当然, “国画”作品中的“笔墨”, 也显现着画人的修炼程度。所以说, 对于“笔墨”的认识, 不但不能把“笔”跟“墨”分开来论述, 那样容易成为谈功能或谈技法而流于表象。也不能把它看成是某种固定的程式或模式, 或当作固有的形态。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神秘的、高深莫测的、模糊不清甚至是让人捉摸不透的玄物。笔墨有其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 有超越自然之功。而画家如何处理笔墨与自然, 笔墨与生活, 笔墨与文化, 笔墨与自性之间的关系, 也印证着画家对中国画的认识程度的高低。画家如果对自然缺乏激情,对生活缺少感悟, 对文化缺少积累,对自性缺少认识,就只能沉溺于故纸堆中,做古人的翻版、奴隶。不主动贴近生活, 不主动拥抱自然, 就会思维僵化, 灵感缺失, 不断地简单的重复自己和古人走进误区,那就真的如吴冠中老先生所说的“笔墨等于零”了。